第(2/3)页 “卧槽筑梦有病吧?给我匹配个鸡?” “卧槽筑梦有病吧?给我匹配个鸭?” “逆大天!我拿到匹配系统的对象,刚私聊过去问个好,对面直接回我个[888包钟,1288包夜,全国可飞],我踏马人都傻了!” “我不就想找个不介意开放式关系的帅哥吗?直接给我推荐牛郎是几个意思?” “这系统……有问题吧?我要不介意虚拟老婆的人,匹配给我有十几个男闺蜜的对象是几个意思???” “唉,这大数据……不准确啊,见面的时候还说也喜欢触手,实际上只会口嗨,真开始了居然说我恶心?艹!有毛病吧?” …… 这些内容就极少配图了。 都是怒气冲冲、上来就骂。 许梦看到这两极分化的评价,起初也有点郁闷。 不过在他把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后,他的想法很快就发生了转变—— 这个匹配算法虽然远谈不上完美,但完全合格! 那些认认真真想要相亲、交友,提出的筛选条件集中在“年龄”、“长相”、“性格”、“爱好”这些要素上的正常人,都被算法匹配到合适的对象。 他们对整个系统满意度最高。 接着是那些目标有些脱离实际,对“长相”、“身高”要求过高,又对房子、车子、收入等物质条件死盯不放的人。 他们遇到的情况跟现实中相亲差不多—— 系统会给他们匹配满足他们要求的人,但结果往往不会让他们满意——匹配到的对象,总是会在他们没提到的地方,有重大缺陷。 而他们最理想的对象,则根本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匹配列表里。 这些人属于“不满意,但多挑挑也许有希望”的阶段。 评价中规中矩。 最后那些就比较复杂。 有找舔狗的,有想养鱼的,有找炮友的,有找富婆和老头的…… 最后才是那些小众冷门xp的人想找同好。 在这方面,匹配算法可以说是翻大车——匹配出来的简直没几个正常人。 当然,如果有成功的,大概也不会在互联网上宣扬…… 许梦立刻就放弃了“找陆家和算账”的想法。 他已经意识到:想给所有人找到志趣相投的伴侣,不太现实。 有些人确实不配。 还有些人,则根本就不是找伴侣来的! 能帮那些真心想脱单的正常人、找到合适的交往对象,已经完全足够。 不正常的那些,就随他们去吧!—— 许梦可以无视网上的差评,陆家和却不行。 对他,以及他所在的部门来说,这已经是一场不得不处理的小规模公关危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