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我在英伦当贵族》


    第(2/3)页

    在这个“拟态环境”中人们可以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信息,并通过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每个人又用行动,语言等将这些观点表达出来并作用于现实的世界。

    比如人们从传媒那里获知,从而自己幻想出的各种明星的所谓‘人设’,比如扶老人,先问问自己家有没有矿之类的,由传媒营造出的现实环境。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各种“新闻提供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细思极恐!

    在这种意义上说,人们的行为是控制在大众传播的信息环境中的。媒体通过“议程设置的功能”,树立“意见领袖”,营造“意见环境”等等等等的手段来影响和制约舆论,从而影响和制约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这种影响造成的结果有时是无法预知的。

    在互联网世界没有彻底发展起来之前,制霸世界的是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介中传播模式是“沙漏式”的,即记者和编辑站在把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决定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闻的命运。

    让哪些新闻通过这个狭窄的“漏口”传播出去,哪些新闻不能传播,就地封藏。不仅如此,他们还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即将某些信息放在何版面,位置刊登,设计多大版面报道,以什么方式组织报道等等。。。

    而与此不同的网络传播中受众看似是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似乎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

    但是,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当然,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

    似乎这样看来媒介对于人们的控制似乎是减小了,人们在这种新的传媒方式下可以更自由的选择信息而不受记者和编辑主观的影响,而人们在作用于现实社会时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也就变小了,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趋势似乎也不那么明显了。然而可事实并非如此。
    第(2/3)页